徐州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爲主,理、工、文、經、管、教、藝、體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緊扣地方性、應用型辦學主線,踐行“大應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辦學理念,強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和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持續提升。學校開設15個二級學院和1个繼續教育學院,徐州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挂靠我校;设有涵盖8大學科門類的54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3萬人。
本科專業設置
本科專業設置一览表(2016年) | ||||
序號 | 所屬學院 | 專業名稱 | 學位授予門類 | 優勢專業 |
1 | 經濟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經濟學學士學位 | 校級特色 |
2 | 經濟學 | 經濟學學士學位 | ||
3 | 經濟與金融 | 經濟學學士學位 | ||
4 | 電子商務 | 經濟學學士學位 | ||
5 | 教育科學學院 | 教育學 | 教育學学士学位 | |
6 | 學前教育 | 教育學学士学位 | ||
7 | 小學教育 | 教育學学士学位 | ||
8 | 體育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教育學学士学位 | |
9 | 人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文學學士學位 | 省級品牌 |
10 | 秘書學 | 文學學士學位 | ||
11 | 廣告學 | 文學學士學位 | ||
12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文學學士學位 | 校級特色 |
13 | 朝鮮語 | 文學學士學位 | ||
14 | 藝術學院 | 動畫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
15 | 視覺傳達設計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校級特色 | |
16 | 環境設計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
17 | 産品設計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
18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
19 | 音樂學 | 藝術學學士學位 | ||
20 | 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理學學士學位 | 校級特色 |
21 | 應用物理學 | 理學學士學位 | ||
22 | 應用統計學 | 理學學士學位 | ||
23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工學學士學位 | ||
24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25 | 化學化工學院 | 應用化學 | 工學學士學位 | |
26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工學學士學位 | ||
27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28 | 信電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工學學士學位 | |
29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工學學士學位 | ||
3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31 | 軟件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32 | 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3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34 | 機械電子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35 | 工業設計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36 | 土木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特色 |
37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38 | 安全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39 | 工程管理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
40 | 工程造價 | 工學學士學位 | ||
41 | 環境工程學院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42 | 環境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
43 | 風景園林 | 工學學士學位 | ||
44 | 園林 | 停招 | ||
45 | 食品(生物)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國家級特色 |
46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47 | 生物工程 | 工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48 | 管理學院 | 房地産開發與管理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
49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
50 | 市場營銷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51 | 會計學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省級重點專業(類) | |
52 | 財務管理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國家級特色 | |
53 | 物流工程 | 經濟學學士學位 | ||
54 | 旅遊管理 | 管理學學士學位 |
教學成果
學校先後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當選全國新建本科高校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和中國職業教育産學研聯盟常務理事單位。获批國家級特色专业2個、“卓越計劃”實施專業3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重點建設一級學科3個、品牌專業3個、重点专业(类)5个。建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工程實驗室4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工業設計中心1个和科技创新团队2个;承担省部级以上高教研究项目39項,获批省级教育教學成果奖13项。
江苏省优秀教學成果奖获奖情况
1.2005年—2009年教學成果奖
獎勵名稱 | 主持人 |
開展數學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 李蘇北 |
工程造價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 殷惠光 |
財會專業按崗位、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 陳澎 |
以學科競賽爲載體推動課程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 李蘇北 |
應用型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劉延慶 |
構建“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地方院校土建類大學生創新與就業能力 | 殷惠光 |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硬件類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邵曉根 |
2.2011年省教學成果奖
新建本科院校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一等獎 |
地方高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教學及保護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3.2013年省教學成果奖
一體兩翼,身心兼修:徐州工程學院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面向建築一線服務地方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工程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思想政治理論課“雙通雙融”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創新創業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着手,以崭新理念引领創新創業教育,以完善制度驱动創新創業教育。学校与徐州市政府共建徐州創新創業教育學院,与泉山区政府共建大学生科技园,实现了课堂教学、项目培育、成果孵化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47項、省級項目206項;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際和國家級獎項850項,學校也先後被評爲“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